mirror of http://git.sairate.top/sairate/doc.git
3.0 KiB
3.0 KiB
世界机器人发展史
历史事件
- 1920年:捷克作家卡雷尔·恰佩克(Karel Capek)在其科幻剧本《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》中首次使用“机器人”(Robot)一词。
- 1940年代:科幻作家艾萨克·阿西莫夫(Isaac Asimov)提出“机器人三定律”,为机器人伦理学奠定基础。
- 1954年:美国人乔治·德沃尔(George Devol)发明了第一台可编程的工业机器人“Unimate”。
- 1960年代:斯坦福研究所开发出第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“Shakey”,能够通过视觉和触觉自主导航。
- 1970年代: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工业机器人,推动了全球自动化的浪潮。
- 1980年代:个人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开始出现,如乐高Mindstorms。
- 1990年代:机器人技术开始应用于医疗手术,如达芬奇手术系统。
- 2000年代: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迅速发展。
- 2010年代: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革新,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和Spot机器人。
重要人物
- 约瑟夫·恩格尔伯格:被称为“工业机器人之父”。
- 乔治·德沃尔:发明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。
- 艾萨克·阿西莫夫:提出机器人三定律,对机器人伦理学有重大影响。
- 汉斯·莫拉维克:在机器人感知和认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- 罗德尼·布鲁克斯:麻省理工学院教授,对现代机器人设计和人工智能有深远影响。
重要理论和贡献者
- 机器人三定律:艾萨克·阿西莫夫提出,规定了机器人必须遵守的三条基本法则。
- 感知-推理-行动模型:汉斯·莫拉维克提出,描述了机器人如何通过感知环境、推理和行动来完成任务。
- 行为主义机器人学:罗德尼·布鲁克斯提出,主张通过简单行为的组合来实现复杂智能。
中国机器人发展史
历史事件
- 1970年代末:中国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。
- 1980年代:中国机器人学研究会成立,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。
- 1990年代:中国开始在汽车制造、电子装配等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。
- 2000年代: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始快速发展,政府加大支持力度。
- 2010年代: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。
- 近年来:中国在服务机器人、医疗机器人、教育机器人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。
重要人物
- 蒋新松:被誉为“中国机器人之父”,为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- 张建伟:中国科学院院士,对机器人视觉和智能控制有深入研究。
重要理论和贡献者
- 中国机器人学研究会:推动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。
-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: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、教育和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